向皇后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河内人,故宰相敏中曾孙也。治平三年,归于颍邸,封安国夫人。神宗即位,立为向皇后。帝不豫,后赞宣仁后定建储之议。哲宗立,尊为皇太后。宣仁命葺庆寿故宫以居后,后辞曰:“安有姑居西而妇处东,渎上下之分。”不敢徙,遂以庆寿后殿为隆祐宫居之。帝将卜后及诸王纳妇,后敕向族勿以女置选中。族党有欲援例以恩换閤职,及为选人求京秩者,且言有特旨,后曰:“吾族未省用此例,何庸以私情挠公法。”一不与。帝仓卒晏驾,独决策迎端王。章惇异议,不能沮。徽宗立,请权同处分军国事,后以长君辞。帝泣拜,移时乃听。凡绍圣、元符以还,惇所斥逐贤大夫士,稍稍收用之。故事有如御正殿、避家讳、立诞节之类,皆不用。至闻宾召故老、宽徭息兵、爱民崇俭之举,则喜见于色。才六月,即还政。明(1101年)年正月崩,年五十六。帝追念不已,乃数加恩两舅,宗良、宗回,皆位开府仪同三司,封郡王。而自敏中以上三世,亦追列王爵,非常典也。

向皇后(1046―1101),祖籍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后因变故全家迁居于浔阳(今湖北黄梅县),宰相向敏中曾孙女,宋神宗赵顼皇后。1085年,宋哲宗继位,尊为皇太后。1100宋哲宗去世,一度临朝听政。力排宰相章惇之议,拥立端王赵佶为帝,是为宋徽宗。治平三年(1066),向氏嫁于颍王赵顼,封安国夫人。治平四年(1067)宋英宗驾崩,颍王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向氏立为皇后。为立太子之事,宋神宗一直犹豫不决,向皇后便称赞第六子安郡王赵煦贤达,遂定建储之议,赵煦成为太子。

人物生平

向皇后,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生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青州知府向经之女。

治平三年(1066年),向氏嫁于颍王赵顼,封安国夫人。治平四年(1067年),宋英宗驾崩,颍王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向氏立为皇后。为立太子之事,宋神宗一直犹豫不决,向皇后便称赞第六子安郡王赵煦贤达,遂定建储之议,赵煦成为太子。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驾崩,赵煦即位,是为宋哲宗。尊向皇后为皇太后。宣仁皇后命葺庆寿故宫以居后,向皇后辞曰:安有姑居西而妇处东,渎上下之分。不敢徙,遂以庆寿后殿为隆佑宫居之。宋哲宗将卜后及诸王纳妇,向太后令娘家向氏族中不要以女参选。族党有欲援例以恩换合职,及为选人求京秩者,且言有特旨,向太后曰:吾族未省用此例,何庸以私情挠公法。一不与。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猝然驾崩,无子。向皇后独决策迎立端王赵佶。宰相章惇表示异议,但向太后终未改变主意。

端王即位,是为宋徽宗。请向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向太后以长君辞。宋徽宗泣拜,乃移时乃听。凡绍圣、元符以还,敦所斥逐贤大夫士,稍稍收用之。故事有如御正殿、避家讳、立诞节之类,皆不用。至闻宾召故老、宽徭息兵、爱护百姓崇尚节俭。同年六月,即还政于宋徽宗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正月,向太后去世,享年五十六岁。宋徽宗追念不已,乃数次加封向太后的兄弟向宗良、向宗回,皆位开府仪同三司,封郡王。而自向敏中以上三世,亦追列王爵,这是非常之殊荣。

宫女偷偷向皇后告密

壬寅宫变发生在1542年,明朝嘉靖皇帝宫中的十几个宫女想要谋弑皇帝,她们几乎已经成功了,可是她们中出现了一个告密者,这个告密者趁着自己的同伙在专心致志的对付皇帝偷偷的跑去找皇后告密了,于是壬寅宫变中皇帝没有死去,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又被救活了,而那些抱着必死之心的宫女们被凌迟处死,下面说一下壬寅宫变谁告密。

在四百多年前那个相信皇权神授的年代,发动壬寅宫变的宫女们到底有什么必须要杀死嘉靖皇帝的原因已经无从知晓了,有人说是由于嘉靖虐待宫女逼迫的宫女下了杀死嘉靖皇帝的决心,有的说是宫廷之中后妃之间的争斗使得宫女们为了自己的主子冒着凌迟处死的危险要杀死皇帝,到底是什么原因已经无从知晓了,这些宫女本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因为实施了要杀死皇帝的行动而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她们是杨金英、蓟州(有误,别书作"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

告密者名字叫做张金莲,有人说张金莲是因为胆小怕事才跑去告密的,其实如果真的是胆小怕事听到要谋弑皇帝的时候就应该已经害怕而不敢行动了,如果是胆小怕事应该在那个混乱的场面中六神无主了,怎么会跑去告密呢?怎么还能够跑那么远找到皇后诉说这一切呢?其实这个告密者极可能是用自己同伴的鲜血为自己谋得一个好前程吧。这个告密者因为告密而从囚犯变成了有功之人,当同伴都被凌迟处死的时候,这个告密者在想什么呢?会不会午夜梦回被同伴们的惨死吓得睡不着?

壬寅宫变谁告密?告密者是谋弑皇帝的宫女的同伙,一个叫做张金莲的宫女,后来这个宫女到底下场如何已经不得而知了。

壬寅宫变凌迟

壬寅宫变发生在公元1542年,在嘉靖皇帝的宫廷之内有一群宫女不知道是处于什么目的竟然想要杀死嘉靖皇帝,这十几名宫女用一根绳子差一点就将嘉靖皇帝勒死,由于其中的一个宫女临时害怕跑去报告了皇后,皇后及时的赶到现场才制服了宫女,将嘉靖皇帝从鬼门关救了回来,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壬寅宫变,下面解释一下壬寅宫变凌迟。

壬寅宫变凌迟是说的壬寅宫变之后所有参与壬寅宫变的宫女以及受到嘉靖皇帝宠爱的崔妃都被皇后凌迟处死了。壬寅宫变是十几个宫女发动的,在历朝历代来说谋杀皇帝是要凌迟处死,并且要灭九族的大罪,而且在明朝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封建王朝中皇帝是受命于天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受到各路神明庇佑的,是什么原因使得十几个小宫女就敢于冒着这么严酷的惩罚去谋弑皇帝呢?由于统治阶级的刻意掩蔽,真正的原因现在已经无从知道,只是一些民间的传说却存在着诸多的疑点。

壬寅宫变十几个小宫女谋弑皇帝失败之后都被凌迟处死了,甚至是嘉靖皇帝的宠妃崔妃也被皇后一并凌迟处死了,罪名就是崔妃是这场谋弑皇帝的主使之人,崔妃当然是冤枉的,想想一个得到皇帝宠爱的妃子失去了皇帝就失去了靠山,怎么会去杀害皇帝呢?皇后只不过是借题发挥,清理掉自己的眼中钉而已,后宫的争风吃醋向来就是带着血腥味的。壬寅宫变说了一个真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壬寅宫变原因

壬寅宫变发生在明朝壬寅年间,也就是公元1542年,所以被称为壬寅宫变,壬寅宫变是一场由宫女发动的想要用绳子勒死明朝皇帝嘉靖皇帝的宫廷之乱,壬寅之变称得上是在历史上很少见的宫女想要杀害皇帝的宫廷之变,壬寅宫变原因史书中没有记载,民间有很多的传说,下面就细细的列数一下壬寅宫变原因有哪些。

壬寅宫变原因一:嘉靖皇帝喜好炼丹修仙,甚至是达到了癫狂的程度,为求长生不老,嘉靖皇帝要以“吸风饮露之道”成仙,于是命令宫中的宫女每天在御花园中采集朝露,宫中的宫女不堪重负,很多累病累倒,于是杨金英等宫女合谋要勒死嘉靖皇帝,导致了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原因二:嘉靖皇帝自从继位以来身体就比较的弱,一直没有孩子,后来多方求医问药,甚至是求神拜佛最终生育了自己的孩子,宁嫔王氏也在1542年壬寅年为嘉靖皇帝生了一个儿子,按惯例,她应该由嫔晋为妃,可嘉靖皇帝却并没晋封她。于是王室心存怨恨,指使杨金英等宫女合谋要勒死嘉靖皇帝。

壬寅宫变原因三:嘉靖皇帝喜怒无常,经常对宫中的宫人非打即骂,一旦是宫女稍微的犯了一点错误往往就会被打死,嘉靖皇帝打死的宫女已经有200多人,于是宫女不堪忍受嘉靖皇帝的残暴,于是铤而走险要杀死嘉靖皇帝。

壬寅宫变原因四:明朝武帝死后没有子嗣,于是立自己的堂弟兴献王之子朱厚熜为皇帝,朱厚熜继位之后本来应该尊武宗之父明孝宗为父,但是朱厚熜却一意孤行要追封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皇帝,很多大臣反对这么做,但是最终嘉靖皇帝还是胜利了,于是朝臣直接指使了壬寅宫变。

对于壬寅宫变明朝的正史讳莫如深,记载的不多,对于壬寅宫变原因更是没有记载,这是统治阶级极力掩盖的后果,民间传说的壬寅宫变原因大概有以上四种。